【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2020年武汉儿童医院首届“优秀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评选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5.12国际护士节期间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推动科学管理是健康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护理质量的改进一直是我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我院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和实践,运用PDCA、品管圈等质量改进工具,以问题为导向,以患者安全为核心,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患者健康结局。护理部于2020年11月23日下午,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了首届“优秀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评选活动,旨在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回顾以往工作成绩,促进学科发展。
此次评选活动得到了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担任评委的有:副院长段栩飞、质管办主任余春华、医务处主任李晖、护理部主任刘新文及各位科护士长们。担任此次评选活动的主持人是血液肿瘤科二病区甘慧护士长。
段栩飞副院长为本次评选活动致开幕词,段院长说:我院护理团队是一支敢拼博、肯钻研,专业技术过硬的队伍。在不断创新,提升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实践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案例。我院普外科“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提高小儿腹部手术后引流管的维护效能”在2017年12月荣获全国儿童医院优秀改善项目第三名,时隔两年,该项目再次荣获2019年11月湖北省优秀护理质量改善项目第三名。
“万里路遥,不忘初心;时序更替,砥砺前行。”段院长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更科学有效的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护理部的推动引领下,本次共有28个护理单元积极报名,她们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标杆作用,树立全院护理团队以患者为中心,人人重视质量,时时关注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参赛科室依次上台汇报,台下护士长和护理骨干认真聆听……
眼科改善主题为《提高新生儿眼底筛查前散瞳成功率》,通过改进宣教方式、增加宣教内容、落实用药指导、制定新生儿眼底筛查护理配合标准化流程等,新生儿眼底筛查散瞳成功率提高至96.7%,减少了患儿在门诊滞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满意度。
家庭化产房对标三甲妇幼评审标准,科室开展了《运用综合干预模式降低会阴侧切率》改善项目,通过提升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制定会阴评分标准,达到会阴侧切率由改善前50.27%,下降至改善后22.83%的效果。
普外科二病区改善主题为《提高腹腔引流液测量的精准度》,通过改良收集装置,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预冲式导管冲洗器盖帽巧妙组合,提高了引流液测量精准度,测量误差率由原来的39.2%降低至17.6%。
血液肿瘤科针对科室静脉输液港堵管发生率高,开展了《降低PORT导管堵管发生率》改善项目,通过改进冲封管方式、强化护士培训,改进健康教育方法等,使得静脉输液港堵管发生率降低至1.09%。
神经内科改善主题为《降低长程视屏幕脑电图预约取消率》,通过多途径宣传预约脑电图相关知识,优化预约流程,根据脑电图电级片安装部位进行设计,让长发女生拥有漂亮实用发型,同时增加床边移动脑电图,缓解预约等待时间,达到长程脑电图预约取消率由原来的22.15%降低至7.01%的效果。
泌尿外科改善主题为《提高患儿24小时尿量记录准确率》,通过制作简易计量器,设计记录表,规范尿量记录流程,变废为宝,使24小时尿量记录准确率提升至96.5%的效果。
呼吸内科改善主题为《提高哮喘儿童肺功能检查的一次成功率》,通过肺功能检查视频教育、肺功能检查绘本课堂、利用口哨吹龙、悬浮球等游戏寓教于乐,提高健康教育趣味性及检查的依从性,提高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使哮喘儿童肺功能检查一次成功率提高至81.29%的效果。
肾病内科改善主题为《提高慢性肾病患儿入院24小时内营养风险筛查率》,通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培训和考核,形成营养风险筛查小组,同步上线电子版营养风险筛查表,慢性肾病患儿入院24小时内营养风险筛查率达到79.18%。
心血管内科通过医护全员规范化培训、术后重点观察项目数据量化检测、个体化镇痛、镇静干预等一系列措施,使先心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至3.4%;中西医结合科通过使用床头角度仪规范体位管理,进而将家长照顾能力评分由44.50分提升至90.25分。
风湿免疫科针对科室专科疾病特点,落实关节炎疼痛护理流程,开展个性化护理关节康复操等举措,疼痛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25%的效果;妇科一病区通过建立围术期饮食管理路径单,制作分类饮食标识牌,使知晓率提升至92.75%。
消化内科一病区通过加强科室培训学习,规范流程,使住院患儿营养筛查与测评合格率提高至95%;日间手术中心通过核对患者信息,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提醒,加强科室培训考核,进而提高了出院病人随访率。
康复医学科通过指导家属正确使用防摔帽、防摔护膝等护具的使用 ,减少疾病对肢体功能障碍患儿的二次伤害,重建患肢功能;新生儿内科一病区通过集束化护理措施,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千日感染率从一季度7.2991‰下降为三季度的0‰。
本次参评的护理单元还有很多改善举措和亮点,比如:心胸外科将SBAR模式新理念应用到临床交班,手术室通过启动了“降低手术室腹腔镜镜头损坏率”的项目,达到了强化患者安全,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内分泌科对糖尿病住院患儿血糖规范性进行了改善,消化内科二病区有效改善了静脉营养输注外渗率,急诊科对医护人员防护面屏规范使用的问题进行了改善,整形外科针对儿童口腔术后饮食行为进行干预,提高了患儿依从性。
神经外科通过使用床头角度测量卡,对体位的规范性进行同质化管理,骨科运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提高了上肢骨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产科三病区运用咀嚼口香糖和腹式呼吸按摩,促进产妇尽早恢复肛门排气,及时恢复正常饮食,产科二病区多举措提高新生儿脐部干燥率,促进脐部残端愈合,支助中心通过优化流程、排班模式等提高了陪检工作效率,分娩室运用系统管理机制,提高会阴愈合率。
通过激烈角逐,评委们现场评分公示,最终,眼科和家庭化产房的改善项目获得一等奖。
普外科二病区、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的改善项目获得二等奖。
心血管内科、中西医结合科、风湿免疫科、妇科一病区、消化内科一病区、日间手术中心、康复医学科、新生儿内科一病区获得三等奖。
心胸外科、手术室、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二病区、急诊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骨科、产科三病区、产科二病区、支助中心、分娩室获得优胜奖。
向获奖者表示祝贺!
经过3个小时评选,本次优秀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评选活动圆满闭幕,相信这些获奖科室一定会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标杆作用,深化专科护理,促进学科发展。我们相信,下一届优秀护理改善项目会更加精彩!
质量改进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