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术论文一览表
序号 | 期刊及文章类别 | 科室 | 论文题目 | 发表期刊 | 影响因子 | 中科院/JCR分区 | 年 | 卷 | 期 |
1 | SCI/SCIE | 数据中心 | Enhancing fairness in AI-enabled medical systems with the attribute neutral framework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14.7 | 一区 | 2024 | 15 | 1 |
2 | SCI/SCIE | 小儿肾脏内科 | Contribution of gut microbiota to hepatic steatosis following F-53B expo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ucose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12.2 | 一区 | 2024 | 480 | / |
3 | Cell 子刊 | 妇儿健康研究所/产科 | Genetic analyses of 104 phenotypes in 20,900 Chinese pregnant women reveal pregnancy-specific discoveries | Cell Genomics | 11.1 | Q1 | 2024 | 4 | 10 |
4 | Cell 子刊 | 妇儿健康研究所/产科 |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pregnancy glycemic traits from 14,744 Chinese maternities | Cell Genomics | 11.1 | Q1 | 2024 | 4 | 10 |
5 | Cell 子刊 | 精准医学实验室 |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maternal plasma metabolites during pregnancy | Cell genomics | 11.1 | Q1 | 2024 | 4 | 10 |
6 | SCI/SCIE | 检验部 | Household fuel use and the regression from prehypertension to normotension among Chinese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cohort study | Hypertension Research | 4.3 | 二区 | 2024 | online | online |
7 | SCI/SCIE | 小儿血液科/精准医学实验室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in paediatric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 4.3 | 二区 | 2024 | 28 | 19 |
8 | SCI/SCIE | 耳鼻咽喉科 | antioxidants and the risk of sleep disorders:result from NHANES and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 Frontiers in Nutrition | 4 | 二区 | 2024 | 11 | / |
9 | SCI/SCIE | 精准医学实验室/检验部/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 | A new-disease-causing dominant-negative variant in CARD11 gene in a Chinese case with recurrent fever | Scientific Reports | 3.8 | 二区 | 2024 | 14 | 1 |
10 | SCI/SCIE | 小儿神经内科 | Clinical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digital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Scientific Reports | 3.8 | 二区 | 2024 | 14 | 1 |
11 | SCI/SCIE | 妇儿健康研究所 | Deletion of the phd3 in zebrafish results in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Aeromonas hydrophila infection | Aquaculture Reports | 3.2 | 二区 | 2024 | 39 | / |
12 | SCI/SCIE | 输血科 | N terminus of SARS-CoV-2 nonstructural protein 3 interrupts RNA-driven phase separation of N protein by displacing RNA |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4 | 二区 | 2024 | 300 | 11 |
13 | SCI/SCIE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 Optimal dosing regimen of caspofungin in adolescents with 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 3.9 | 二区 | 2024 | 79 | 10 |
14 | SCI/SCIE | 药学部 | Exploring the material basis and molecular targets of Changma Xifeng tablet in treating Tourette syndrome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iRNA analysis |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 3.2 | 三区 | 2024 | online | online |
15 | SCI/SCIE | 小儿呼吸内科 |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a multicenter study from Hubei, China |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 2.1 | 三区 | 2024 | online | online |
16 | SCI/SCIE | 检验部/信息科/保健部 |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105,679 women in Wuhan, China |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 3.4 | 三区 | 2024 | 24 | 1 |
17 | SCI/SCIE | 精准医学实验室/康复医学科/孕产保健科 | Identification of two novel variants in ALG11 causing congenital disorder of glycosylation | Seizure: European Journal of Epilepsy | 2.7 | 三区 | 2024 | 12 | / |
18 | SCI/SCIE | 精准医学实验室/神经电生理室/孕产保健科 | Analysis of epilepsy-associated variants in HCN3 -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 Epilepsia Open | 2.8 | 三区 | 2024 | online | online |
19 | SCI/SCIE | 骨科 | Hyaluronic acid/chitin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loaded with TGF?β1 promotes meniscus repair in rabbit meniscus full?thickness tear model |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 2.8 | 三区 | 2024 | 19 | 1 |
20 | SCI/SCIE | 普外一 | Developing a nomogram to predict Recurrent intussusception after Pneumatic reduction of primary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 BMC Surgery | 1.6 | 三区 | 2024 | 24 | 1 |
21 | SCI/SCIE | 药学部 | Lacidipine inhibits NF-kB and Notch pathways and mitigates DSS-induced colitis |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 2.5 | 四区/Q2 | 2024 | 69 | 10 |
22 | SCI/SCIE | 小儿心血管内科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wo cases with cryptogenic stroke due to patent foramen ovale in children: a case report | Medicine | 1.3 | 四区/Q2 | 2024 | 130 | / |
23 | SCI/SCIE | 病理科 | Alzheimer-like behavior and synaptic dysfunction in 3 × Tg-AD mice are reversed with calcineurin inhibition |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 2 | 四区/Q4 | 2024 | 242 | 6 |
24 | SCI/SCIE | 普外二 |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ung metastasis in pediatric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a clinical prediction study |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 1.4 | 四区/Q3 | 2024 | 27 | 3 |
25 | SCI/SCIE | 小儿肾脏内科 | Nephrotic syndrome in a child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 NEPHROLOGY | 2.4 | 四区/Q2 | 2024 | online | online |
26 | 中华期刊 | 小儿消化二内科 | 凝血纤溶指标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24 | 34 | 13 | ||
27 | 北大核心 | 小儿神经内科 | 群体药动学模型引导的机器学习用于预测抽动障碍儿童阿立哌唑清除率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24 | 44 | 19 | ||
28 | 北大核心 | 小儿血液科 |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早期流式微小残留病检测与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2024 | 32 | 5 | ||
29 | 北大核心 | 放射影像科 |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大腿肌肉MRI影像特点及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 磁共振成像 | 2024 | 15 | 9 | ||
30 | 北大核心 | 放射科(西院) | 银杏双黄酮抑制PIK3CA突变驱动的淋巴管畸形的研究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2024 | 40 | 20 |
二、软著清单
序号 | 发明人 | 科室 | 软件著作名称 | 登记号 | 授权公告日 |
1 | 王军,马翔,袁纯辉,胡钊,庹文彬 | 检验部/信息科 | 武汉儿童医院病原体检验可视化平台 | 2024SR1479054 | 2024-10-9 |
三、部分论文简介
(一)数据中心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了一种属性中性化框架,可用于增强人工智能医疗系统中的公平性
2024年10月,数据中心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1区Top/JCR1区,IF=14.7)上发表研究成果:“Enhancing fairness in AI-enabled medical systems with the attribute neutral framework”。不公平问题是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内应用面临的重要挑战。敏感属性和疾病相关信息之间的虚假关联是导致AI模型不公平对待不同属性亚组人群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属性中性化框架(Attribute Neutral Framework),旨在将偏倚属性与疾病相关信息解耦,并通过中和这些属性改善不同群体间的表示公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属性中性化框架下的疾病诊断模型,表现出更优公平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疾病诊断性能。
创新点和价值:本研究提出的属性中性化框架是一种独立于模型之外的不公平性缓解方法,摆脱了将不公平性缓解措施嵌入模型本身的传统思路。同时,探索了中性化数据在缓解不公平性医疗系统中的有效性,并实现了X线胸片多属性的并行中和。本研究的结果展现了以数据为中心且独立于模型的解决方法在应对AI赋能医疗系统公平性挑战中的潜力。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930-1
(供稿:数据中心胡联亭)
(二)我院联合华大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Genomics》上发表多篇文章揭示孕期生化和代谢指标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遗传机制
2024年10月9日,我院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Genomics(IF=11.1)以封面、专辑的形式发表3篇研究论文,系统解析了孕期生化和代谢指标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遗传基础,揭示了遗传因素在母婴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周爱芬院长、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鑫等为上述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肖晗、杨萌、何学莲、周洁琼,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朱焕焕,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李霖轩、张心怡、林颖等为上述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1.孕期表型组的基因解读:从基因到表型的精准映射
监测妊娠期的生化表型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可及早发现和管理妊娠相关疾病,确保母婴安全。本研究对20,900名中国女性的104 种妊娠表型进行了基因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共确定了410个相关基因,其中,116个(28%)为新发现,31个可能只与妊娠期特殊阶段的指标异常有关联,如血肌酐和HELLPAR基因。这些信号主要富集到雌激素抵抗和免疫相关通路,以及与免疫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细胞高度相关,为理解遗传因素对妊娠表型和孕产妇健康的影响提供了全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10.1016/j.xgen.2024.100633
2.孕期代谢指标的基因奥秘:个性化营养补充的未来方向
许多孕妈在孕期会补充复合维生素,但每位准妈妈的具体营养需求其实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技术,检测了84种孕期代谢指标(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并识别出了53个与之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为新发现。此外,研究还发现同一种代谢物在妊娠期与非妊娠期的中青年女性中表现出不同的遗传效应,揭示了妊娠期代谢物水平特异的遗传调控机制。进一步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这些母体代谢指标与15种中老年疾病及表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该研究成果为理解孕期母体代谢物的遗传基础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参考。
原文链接:10.1016/j.xgen.2024.100657
3.破解孕期血糖调控的基因解码: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新策略
血糖特征是妊娠期间母婴健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对14,744名中国孕妇的五种血糖特征进行了基因分析。GWAS确定了25种基因座-特征关联,不仅验证了妊娠糖尿病与CDKAL1和MTNR1B基因的已知关联,更首次在亚洲人群中发现孕期空腹血糖与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的关联。ESR1基因曾被报道与高血压相关,本研究也进一步通过遗传相关性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揭示了激素调节与高血压及妊娠期血糖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研究团队还根据此次研究成果,开发了新型妊娠糖尿病风险预测算法,为孕期血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链接:10.1016/j.xgen.2024.100631
(供稿:妇儿健康研究所杨萌)
(三)检验部发表研究:通过全国队列数据探讨家庭能源使用与高血压前期向正常血压转变之间的关联
近期,检验部研究团队在《Hypertension Research》(中科院二区,IF=4.3)上发表了题为《Household fuel use and the regression from prehypertension to normotension among Chinese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cohort study》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聚焦中国中老年人群,系统探讨了家庭燃料使用与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回归正常血压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基于3501名基线时患有高血压前期的志愿者,利用2011-2012年至2015-2016年期间的随访数据,追踪其血压变化以及家庭燃料使用(包括取暖和烹饪燃料)的情况。研究特别分析了燃料转换(2011-2013年)在4年随访期间对血压回归正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固体燃料相比,在基线时使用清洁燃料取暖对高血压前期的回归有积极影响。使用清洁燃料取暖和做饭的参与者患高血压前期回归的几率增加。与持续使用固体燃料的人相比,持续使用清洁燃料取暖的人从高血压前期转变为正常血压的可能性更高,收缩压降低2.45 mmHg。总之,家用清洁燃料供暖与高血压前期恢复正常呈正相关。此外,从固体燃料转向清洁燃料供暖可以降低中国中老年人患高血压前期的风险。
创新点与价值:这是首次系统研究家庭燃料使用对中国中老年人从高血压前期回归至血压正常的影响,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家庭燃料使用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制定改善家庭能源使用习惯的干预策略提供了实证支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还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流行及相关疾病负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40-024-01928-9
(供稿:检验部严佳敏)
(四)小儿血液科发表临床研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分析探讨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特征和生物标志物鉴定
近期,小儿血液科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中科院二区,IF=4.418)上发表论著《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in Pediatric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全身化疗的146例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首先,研究收集其基线骨髓(BM)和血浆样本进行二代测序(NGS),以分析突变情况。其次,在诱导治疗第19天采集的骨髓样本用于最小残留病(MRD)检测,以评估疗效。
基线BM NGS在61%的患者中发现了融合基因,其中包括37个以前未在B-ALL中报道过的新型融合基因。在一名KMT2A重组亚型的男性患儿骨髓样本中检测到并成功验证了一种KMT2A-TRIM29新型融合基因。研究发现基线骨髓中突变体计数和最大变异等位基因频率(maxVAF)的升高与化疗反应较差有明显相关。此外还发现第19天MRD阴性患者的免疫相关通路表达上调,CD8+ T细胞浸润增加。基线血浆ctDNA与配对的基线骨髓样本的突变一致性很高,突出了其作为疾病监测和治疗结果预测的非侵入性工具的潜力。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jcmm.70126
(供稿:小儿血液科杜宇)
(五)遗传与精准医学中心与临床科室合作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高通量测序筛查可能的致病基因或报道新突变位点并进行功能验证
近期,遗传与精准医学中心与临床多科室合作在《Epilepsia Open》、《Seizure: European Journal of Epilepsy》以及《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期刊发表研究论文。HCN(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调控的离子通道)家族含有4个亚单位(HCN1-4),其中HCN1、HCN2以及HCN4均明确与癫痫相关,而HCN3与癫痫的关系一直不明确。本实验室在《Epilepsia Open》(中科院三区,IF=2.8)发表的论著《Analysis of epilepsy-associated variants in HCN3 -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报道了携带HCN3变异的癫痫患者,并利用膜片钳等方法证实HCN3突变后影响离子通道的电流;为证实HCN3是癫痫候选致病基因提供证据;同时根据HCN3的表达时期差异,提示HCN3相关的癫痫患者早期症状相对严重,后期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此外实验室在《Seizure: European Journal of Epilepsy》(中科院三区,IF=2.7)报道了国内第一例ALG11相关的先天性糖基化病。课题组在《Scientific Reports》(中科院二区,IF=3.8)报道了CARD11基因新的显性负效应变异,并做了详细的功能研究,同时也是实验室第三篇关于CARD11基因的研究论文。
创新点:为进一步证实HCN3为癫痫相关致病基因提供证据;报道ALG11相关的糖基化病以及CARD11显性负效应所致的免疫缺陷疾病,增加基因变异谱,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原文链接1:10.1002/epi4.13049.
原文链接2:10.1016/j.seizure.2024.07.020
原文链接3:10.1038/s41598-024-71673-z.
(供稿:遗传与精准医学中心赵培伟)
(六)神经内科单中心临床研究成果:一次数字疗法在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新尝试
近日,神经内科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中科院二区,IF=3.8)上发表论著《Clinical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digital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本研究为江苏瑞脑启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我院开展的单中心临床研究成果(GCP),项目纳入52例ADHD儿童,通过数字疗法(电子药)治疗评估先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发现该款“电子药”能有效改善ADHD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替代选择。该研究为国内较为领先的ADHD领域数字治疗的尝试,为数字治疗ADHD提供了临床研究证据。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390049/
(供稿:小儿神经内科黄胜)
(七)研究所基于斑马鱼平台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在斑马鱼中敲除phd3可以显著增强斑马鱼的抗菌免疫能力
近期,妇女儿童健康研究中心实验室基于斑马鱼平台在《Aquaculture Reports》(中科院二区,IF=3.2)上发表论著《Deletion of the phd3 in zebrafish results in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Aeromonas hydrophila infection》,本研究探讨了基因phd3在斑马鱼先天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生成了敲除 phd3 基因的斑马鱼品系(phd3-/- zebrafish)。研究结果揭示了斑马鱼和人之间 phd3 序列的高度保守性,使其成为研究炎症的合适模式生物。敲除 phd3 显著提高了斑马鱼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少了组织损伤,提高了存活率,并减少了细菌负荷。此外,phd3 的下调增强了免疫反应、抗氧化水平、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和细胞凋亡。
创新点与价值: 这项研究首次强调了 phd3 在斑马鱼抗菌先天免疫中的关键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潜在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qrep.2024.102419
(供稿人:妇儿健康研究所杜娟)
(八)输血科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组装过程中新的可能调控机制
近日,输血科团队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中科院二区,IF = 4.01)上发表论文《N terminus of SARS-CoV-2 nonstructural protein 3 interruptsRNA-driven phase separation of N protein by displacing RNA》。该研究以新冠病毒的非结构蛋白3(Nsp3)与核衣壳蛋白(N)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揭示了Nsp3蛋白的Ubl1结构域与N蛋白的相互作用受新冠病毒基因组5’-UTR及非特异性RNA的负性影响,生化实验进一步证实Ubl1与N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驱逐结合在N蛋白上的RNA,该过程可直接导致依赖RNA的N蛋白相分离现象的减弱或者消失,而N蛋白的相分离现象有益于病毒颗粒在细胞内的组装过程。因而,Ubl1与N蛋白的相互可能参与新冠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与病毒组装过程转换的调节。此外,该研究还运用X射线衍射晶体学手段解析了Ubl1的超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通过分析其三维结构,揭示其与N蛋白相互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
创新点与价值:以前的研究已经报道了新冠病毒Nsp3蛋白与N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该相互作用受基因组5’-UTR及非特异性RNA的负性影响以及抑制N蛋白的相分离现象,为阐述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组装过程提出了新的可能调控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机制靶点。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bc.2024.107828
(供稿:输血科柯尊辉)
(九)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研究团队研究成果:整合网络药理学和miRNA分析探索菖麻熄风片治疗抽动障碍(图雷特综合征,TS)的物质基础与分子靶点
2024年10月,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研究团队近期在《Metabolic brain disease》(中科院3区/JCR2区,IF=3.2)上发表研究成果:《Exploring the material basis and molecular targets of Changma Xifeng tablet in treating Tourette syndrome: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iRNA analysis》。菖麻熄风片(CMXF)组方包括白芍、天麻、石菖蒲、远志和珍珠母。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该药物对抽动障碍患儿的肝风内动挟痰证有效,其疗效不亚于常用的一线抗抽动药物硫必利片,并未显示出更高的临床应用风险。CMXF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一线中药。在本研究中,我们关注CMXF入血成分(BEC)在TS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差异表达的miRNA以预测TS的潜在靶点,构建了CMXF-BECs-miRNA-靶点网络图。分子对接被用来快速预测可能的结合位点和模式,而分子动力学模拟被用来进一步调查这些结合模式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本研究揭示了,当患者服用CMXF时,其46个BECs中,可能有10种活性成分与5个潜在靶点相互作用,在TS治疗中发挥主要作用。
创新点和价值:本研究首次采用CMXF的BEC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BEC是中药药理学的核心,它们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全身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与中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直接相关。研究BEC对于深入理解中药作用、优化药物配方、评估安全性、阐明物质基础、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发现新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提升了中药的科学性和临床价值。在网络药理学领域,少数高连通性的化合物和靶点因其在生物网络中的关键作用而突出,本研究创新性的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差异表达miRNA筛选潜在靶点,通过多个数据库提高了miRNA靶点预测的可靠性。研究揭示了CMXF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TS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CMXF在TS治疗中的机制提供了基础。该研究不仅为TS的治疗开辟了新视野,也为中药在TS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持,并强调了这些创新方法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011-024-01408-6
(供稿:药学部彭静)
(十)呼吸疾病研究室联合省内多家医院分析新冠疫情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影响
呼吸疾病研究室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pediatrics》(中科院三区,IF=2.1)上发表论著《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a multicenter study from Hubei, China》,本研究探讨了新冠疫情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影响。我院呼吸疾病研究室团队牵头,联合湖北省内20家医院分析2021.1-2022.12期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观察肺炎支原体的常见共检出菌,并探讨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肺炎支原体的流行趋势与往年大致相同,肺炎支原体全年流行,尤其是夏、秋季节,学龄儿童更易感染;研究还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超过85%,其中以23sRNA:A2063突变最为常见。
创新点与价值:本研究是湖北省内首个大规模、大样本、全省范围内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其流行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持续监测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对于了解其对儿童医疗保健的影响至关重要,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参考。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ped.2024.1388132
(供稿:小儿呼吸内科杜慧)
(十一)检验部基于武汉市近8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大规模筛查数据,探讨武汉市女性HPV感染的流行及分布情况
近期,检验部研究团队在《BMC Infectious Diseases》(中科院3区,IF=3.4)上发表研究成果:《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105,679 women in Wuhan, China》。对不同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流行和分布进行质量评估对于规划中国HPV疫苗接种的应对战略至关重要。然而,湖北省武汉市的HPV感染流行病学资料相对有限。本研究收集武汉地区近8年女性HPV感染的大规模筛查数据,探讨该地区HPV基因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武汉市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的诊断提供实用参考。
创新点和价值:本研究通过评估武汉地区HPV感染情况,为该地区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预防提供实用指导。HPV的感染率呈年龄特异性双峰分布,高峰发生在<21岁和61-65岁的女性。武汉市普通女性人群中最常见的HPV型别分别为52、58、16、53和39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次和多次高危HPV感染的高级别病变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在HSIL+ TCT诊断的患者中,HPV58型最为常见,其次为HPV52、HPV16、HPV39和HPV53。
原文链接: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457396/
(供稿:检验部郭伟娜)
(十二)儿童腹泻病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凝血纤溶指标,并探讨其用于评价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的严重程度
近期,消化内科研究团队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上发表论著《凝血纤溶指标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感染性腹泻患儿外周血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研究基于122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感染性腹泻患儿,检测其凝血纤溶指标如“FIB、t-PA、PAI-1、FDP、D-D”等水平。本研究发现这些凝血纤溶指标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依次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FDP、D-D、t-PA等指标在诊断重度感染性腹泻时具有较高的价值。FDP、D-D、t-PA 等指标有望作为新型标志物用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情评价。
创新点与价值:本研究选择从凝血纤溶指标的角度来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情评价,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与感染性腹泻的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感染性腹泻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指标有望成为评价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的新型标志物。这对于临床上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文链接:10.11816/cn.ni.2024-231106
(供稿:小儿消化二内科王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