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2024年1月科研成果概要

发布:管理员  时间:2024-02-27


一、学术论文一览表

序号

期刊类别

科室

论文题目

发表期刊

影响因子

中科院分区

1

SCI/SCIE
 
论著

妇儿健康研究所

Prenatal exposure to poly- and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women with twin pregnancies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6

二区

2024

256

 /

2

SCI/SCIE
 
论著

妇儿健康研究所/家庭化产房

Mediating role of birth at a baby-friendly hospital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fant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t six months old

BMC PUBLIC HEALTH

4.5

二区

2024

24

1

3

SCI/SCIE
 
论著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Nurses' preferences for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haviors based on systems engineering   initiative to patient safety model: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BMC nursing

3.2

二区

2024

23

1

4

SCI/SCIE
 
论著

呼吸内科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Wuhan, 20202022

BMC Microbiology

4.2

二区

2024

24

1

5

SCI/SCIE
 
论著

小儿肾脏内科

Loss of MTX2 caus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podocyte   injury, nephrotic proteinuria and glomerulopathy in mice and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9.2

二区

2024

20

3

6

SCI/SCIE
 
论著

药学部/神经一内科

How to handle a missed or delayed dose of lacosamide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 mode-informed individual dosing

Epilepsy & Behavior

2.6

三区

2024

151

/

7

SCI/SCIE
 
论著

泌尿外科

Surgical correction ofcongenital megaprepuce: apilot   stud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1.6

四区/Q4

2024

52

1

8

中华期刊
 
论著

泌尿外科

先天性无睾畸形3例临床诊治经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4

45

1

9

中华期刊
 
论著

新生儿二内科

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综合征患儿2例并文献复习

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

1

10

中华期刊

共识

普外二

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症状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4

30

1

11

中华期刊
 
共识

呼吸内科/检验部

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临床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4

47

1

12

北大核心
 
论著

心血管内科

脊髓损伤患儿父母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

护理学杂志



2024

39

2

13

北大核心
 
综述

药学部

基于自噬调控的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成药



2024

46

1

14

北大核心

综述

放射影像科

骨骼肌MRI在脊髓性肌萎缩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

47

1

 

二、授权专利表

序号

发明人

科室

专利名称

专利号

类型

授权公告日

1

郭严延;刘新献;周斌;赵梦冰

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社会服务部

一种血管辅助压迫装置

ZL 2023 2 1415942.7

实用新型

2024-1-5

2

郭严延;刘新献;周斌;赵梦冰

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社会服务部

一种儿童腺样体X线检查用辅助模具

ZL 2023 2 1390016.9

实用新型

2024-1-23

 

三、部分论文简介

(一)出生队列研究室团队再出成果:探讨特殊双胎妊娠孕妇产前传统与新型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20241月,妇儿健康研究所出生队列项目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中科院二区,IF=6)发表题为《Prenatal exposure to poly- and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women with twin pregnancies》的论著。该研究首次针对特殊人群双胎妊娠孕妇,探讨产前传统与新型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PFA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统和逐步广泛使用的新型PFAS已造成我国敏感人群孕产妇广泛暴露。最近研究表明,产前PFAS暴露与单胎妊娠孕妇产后抑郁风险增加有关。相比于单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产后抑郁发生风险更高。但目前尚不清楚产前PFAS暴露是否会增加双胎妊娠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本研究评估了孕妇孕早、中、晚三期的PFAS暴露情况,使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孕三期PFAS暴露与产后抑郁的关联,确定暴露作用的敏感窗口,同时利用环境因素复合暴露的统计分析方法如g计算(Quantile g-computation)计算单个PFAS分配的权重值以及联合暴露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并发现产前PFAS暴露与双胎孕妇产后6个月抑郁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在排除是否使用辅助生殖和产前是否罹患抑郁症人群,以及额外校正其他与抑郁风险发生相关的污染物浓度后,研究结果依旧稳健。

创新点和价值:本研究将为评估我国敏感人群双胎孕妇环境内分泌的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提供基础资料,对预防和减少高危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heh.2024.114324


(供稿:妇儿健康研究所胡丽琴)

(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研究成果利用多种模型深入解析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偏好及其潜在分类机制

2024110日,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同济医院在《BMC nursing》(中科院医学大类二区,IF=3.2)发表论著《Nurses' preferences for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haviors based on systems engineering initiative to patient safety model: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该研究从临床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出发,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SEIPS)模型,运用离散选择实验(DCE)这一卫生经济学模型,深入解析护理人员的偏好及其潜在分类机制。

潜在类别logit模型的结果揭示,护士在感染预防与控制(IPC)行为干预方面存在三类不同的偏好:多元偏好、人员偏好和环境偏好。这一分类表明,在制定干预策略时,需根据护士的具体偏好进行差异化调整。为满足护士的需求,干预策略需全面考虑与SEIPS模型相关的各个因素。例如,通过培训提升护士的IPC知识和意识,优化IPC组织结构,确保防护设备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改善工作流程以减少工作负担,以及调整物理环境和应对外部环境因素等。此外,在部分护士群体可能对标准干预措施反应不佳的情况下,纳入基于其偏好的定制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这可能包括为特定群体设计的IPC培训、减轻培训和考核压力,或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确保干预措施更加贴合护士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12-024-01701-w


(供稿: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周倩)

(三)呼吸内科团队首次报道武汉地区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基因型、流行特征和基因组特征,为后续研究及监测预防控制肺支原体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呼吸内科研究团队在《BMC Microbiology》(中科院二区,IF=4.2)上发表了论著《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Wuhan, 2020–2022》。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病原,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和Sanger测序成功鉴定了127份肺炎支原体阳性样本的粘附素P1P1)基因型,其中P11是优势基因型,大环内酯抗药率为96%,且耐药突变均位于23S rRNA基因的V区域的A2063G

本研究是武汉地区首次对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基因型的报道,为研究武汉地区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型转换周期奠定了基础;也是2020COVID-19爆发后首次表征武汉肺炎支原体流行特征和基因组特征的研究,为监测和预防控制疫后时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866-024-03180-0


(供稿:呼吸内科李颖)

(四)肾脏内科团队研究聚焦儿童罕见性早衰综合征致病基因MTX2在肾小球足细胞中的功能研究,为MTX2突变患儿肾病表型的发生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2024112日,小儿肾脏内科研究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中科院二区,IF=9.2)上发表题为《Loss of MTX2 caus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podocyte injury, nephrotic proteinuria and glomerulopathy in mice and patients》的论著。该研究聚焦儿童罕见性早衰综合征致病基因MTX2在肾小球足细胞中的功能研究,为MTX2突变患儿肾病表型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Metaxin-2基因编码一个线粒体外膜的蛋白,一方面参与线粒体前体蛋白转运进入线粒体内部,另一方面同Mitofilin/Mic60互作,参与维持线粒体内嵴结构。2020年对国外近亲结婚家系中7例早衰症患儿致病基因的解析发现MTX2存在5个不同位点的纯合突变,这些患儿在临床上表现为早衰面容,生长迟缓,骨吸收,高血压和肾小球硬化等,同时结合来自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核畸形的染色鉴定,将MTX2突变定义为新的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下颌骶骨发育不良型早衰综合症(Mandibuloacral dysplasia progeroid syndrome, MDPS)(OMIM619127)。

同一时期,本科室也在临床上发现1MTX2突变的患儿,该患儿以难治性大量蛋白尿就诊于肾内科,家系基因检测鉴定到MTX2的复合杂合突变。肾内科进行体外研究发现MTX2敲除足细胞内部线粒体片段化,ROS水平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等;MTX2敲除斑马鱼足细胞也发生线粒体形态改变,后续同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毛建华课题组合作,利用足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发现导致小鼠出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及电镜下的足突融合,这一工作聚焦MTX2与线粒体功能的相关性表明MTX2对于足细胞功能的维持是必须的。该文章的发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线粒体疾病中肾脏受累的分子机制,还为未来线粒体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7150/ijbs.89916


(供稿:小儿肾脏内科王筱雯)

(五)泌尿外科团队发表临床研究:深入探讨小儿先天性无睾畸形的临床特征,并建议适当的外科手术探查及围青春期内分泌干预是诊治该疾病的关键

2024115日,我院泌尿外科王军主任及其团队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表临床研究《先天性无睾畸形3例临床诊治经验》,对小儿先天性无睾畸形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远期随访作了深入的探讨。

隐睾(cryptorchidism)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约20%的隐睾睾丸不能扪及。先天性无睾畸形(anorchism)是指双侧隐睾经探查均未发现睾丸,在男性中的比例为1/20000,这类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先天性无睾畸形又称为先天性无睾症、胚胎睾丸退化综合征、双侧睾丸先天性缺如等,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先天性无睾畸形患儿外生殖器与正常男孩几无差别,双阴囊及腹股沟区不能扪及睾丸,在首诊时极易当成双侧隐睾症而先行手术探查。王军主任及其团队通过20115月至20222月(12年)来收集3例此类患儿的临床资料,指出在临床诊断为双侧隐睾的患儿如果不能扪及睾丸时应考虑无睾畸形的可能性,术前需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内分泌学评估、影像学检查等,其主要目的是与睾丸发育不全及性发育异常(DSD)的某些疾病(如Klinefelter综合征、睾丸间质细胞发育不全等)相鉴别,同时可术前评估睾丸功能状态。对于无睾畸形患儿进行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查腹内性腺和内生殖器状况,本组3例患儿经腹腔镜探查腹腔内均未见苗勒管结构存在,其精索末端呈囊皮样改变,并无睾丸体积小、表面白膜化样表现,均有详实的图片记录。

19月至12年的随访,王军主任及其团队认为对先天性无睾畸形患儿进入围青春期后应逐渐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总之,小儿先天性无睾畸形是小儿隐睾的罕见类型,对术前双侧阴囊及腹股沟区检查未能发现睾丸时应警惕此类疾病的诊断,同时应与睾丸发育不全及性别发育异常中的某些疾病相鉴别。术前包括内分泌学在内的充分评估,适当的外科手术探查及围青春期内分泌干预是诊治此类疾病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760/cma.j.cn421158-20231018-00413


(供稿:泌尿外科  王军)

(六)新生儿内科从临床实践中总结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并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成果

202415日,新生儿内科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新生儿疾病研究《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综合征患儿2例并文献复习》,该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

Zellweger谱系障碍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罕见,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致病原因PEX1基因变异最为常见,PEX6基因变异少见。本研究对我院收治新发现的PEX6基因变异导致Zellweger综合征(即Zellweger谱系障碍中最重的一种)的新生儿进行病例回顾,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PEX6基因变异所致ZSD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2140-20230914-00191


(供稿:新生儿内科杨品,导师:曾凌空)

四、专利简介

(一)一种血管辅助压迫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为一种血管辅助压迫装置。在儿童介入手术进行颈外动脉分支动脉栓塞治疗时,经常需要将栓塞材料放入目标血管(颈外动脉某一支分支动脉远端),但由于颈外动脉分支动脉开口太过细微,导管无法超选择进入,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头皮表面用手指将该主干血管的其余正常分支动脉开口按压止血,造影确认对比剂只流向目标血管(颈外动脉某一支分支动脉远端)后,再利用导管将栓塞材料输送至目标血管(颈外动脉某一支分支动脉远端)的上一级分流处,使得栓塞材料只能沿血液进入目标血管,需要一种能代替医护人员对指定血管进行压迫的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血管辅助压迫装置,旨在方便医护人员能利用该装置代替手动按压的问题。


(供稿: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郭严延)

 

(二)一种儿童腺样体X线检查用辅助模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为一种儿童腺样体X线检查用辅助模具。儿童鼾症需要腺样体侧位拍片观察腺样体大小与气道关系,且腺样体拍照标准为:标准线平听鼻线,中心线对准颞颌关节后,嘱受检查者舌顶上颚吸气,在吸气时曝光摄片,因此拍片时拍摄角度需要严格精确,一般是让家长固定住孩子后拍照,但人为手动限制不能保证精确,在拍照前需要吸气,孩子在吸气时会不由自主的发生移动,结果就是拍照失败,因此需要一种能辅助限制孩子体态的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儿童腺样体X线检查用辅助模具,旨在精确限制孩子拍片时的体态,解决片拍片成功率低的问题。

(供稿: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郭严延)

 


上一篇:2024年2月科研成果概要 下一篇:我院“科研查房”顺利启航-肾脏内科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