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科团队在NEJM上发声:分享超声辅助诊治儿童骨折经验
我院骨科李雄涛医生近期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杂志,影响因子158.5)发表评述文章《Ultrasonography or Radiography for SuspectedPediatric Distal Forearm Fractures》,分享了我院骨科使用超声辅助诊治儿童骨折的经验。这是国内小儿骨科领域首次在医学顶级期刊分享相关治疗经验。作为小儿骨科领域的重大创新,肌骨超声技术辅助儿童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院骨科沈先涛主任团队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探索、优化,创建了基于肌骨超声技术的儿童骨折安全、精准、微创诊疗的技术体系,基本可完全替代传统基于X线对儿童骨折诊治的方法。属于国内外首创,目前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近十年我院骨科已经成功开展了五千余例基于肌骨超声技术的儿童骨折微创治疗手术,通过术后随访结果对比,发现新技术可以安全、精准、微创地对儿童骨折进度诊治,无论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辐射,还是在术后创面外观、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都远远优于传统治疗方案。目前,该成果已经在省内外近十家医院成功开展、应用。
沈先涛主任团队相关成果曾荣获多项奖励:第七届湖北职工创新成果评选一等奖;首届“金匠杯”全国小儿外科中青年手术技能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小儿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COA学术大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全国中青年论文大赛”第二名。获得湖北省企业“创新达人”称号;“沈先涛工作室”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武汉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供稿:骨科李雄涛)
二、JCO上发表研究成果:高三尖杉酯碱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可提高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缓解率和生存率
2023年8月,我院血液内科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在世界知名的顶级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45.3)上发表了题为《Homoharringtonine-Based Induction Regimen Improved the Remission Rate and Survival Rate in Chinese Childhood AML: A Report From the CCLG-AML 2015 Protocol Study》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为北京儿童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中心临床研究,我院血液内科作为分中心,为研究作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以高三尖杉酯碱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可以提高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提示了高三尖杉酯碱对儿童AML同样有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儿童AML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儿童髓系白血病是是指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幼稚髓系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一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约占儿童白血病的25%。近年来,我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儿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面卓有成效。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比,除 APL之外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都比较低,如何改善AML患儿预后已经成为当前的医学界难题。
本研究将来自全国各医疗中心的1235例AML初诊患儿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高三尖杉酯碱为基础或者依托泊苷为基础的诱导缓解治疗。之后再次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阿糖胞苷为基础或者反式维甲酸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探究在儿童AML治疗中,高三尖杉酯碱在诱导缓解阶段的疗效,以及阿糖胞苷和反式维甲酸在维持治疗阶段的效果。
研究发现,高三尖杉酯碱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依托泊苷组,在3年生存率(OS)方面,高三尖杉酯碱组为69.2%,高于依托泊苷组的62.8%。高三尖杉酯碱组的三年无事件生存率(FES)为61.1%,也同样高于依托泊苷组的53.4%。这项研究证明了高三尖杉酯碱为基础的诱导缓解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儿童AM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
本次多中心研究是国内目前参与人数最多的儿童AML研究队列,研究成果在医学顶级期刊JCO上发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这得益于各中心精诚合作,交流探讨。接下来,我院血液内科团队会进一步积极参与各项国家级儿童白血病多中心研究,为本地区罹患血液疾病或需要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儿提供国内一流水准的诊治方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200/JCO.22.02836
(供稿:小儿血液科研究生汪欣蕾,导师熊昊)
三、小儿神经内科团队发表吡仑帕奈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新发局灶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研究成果
近日,小儿神经内科孙丹主任团队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科院二区,IF=5.6)发表了题为《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erampanel and oxcarbazepine as monotherap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focal epilepsy》的小儿癫痫临床药理学论著。
该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非劣效性研究,比较吡仑帕奈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4-18岁新诊断为局灶性发作的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效主要终点是6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次要终点分别包括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药物保留率、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AEs)。最终结果表明,6个月吡仑帕奈组无发作率的CI值95%CI(66.0%–87.5%)下限高于62.4%的非劣效性界限(OXC组为6个月癫痫发作自由率的80%),表明吡仑帕奈疗效非劣于奥卡西平。两者在各研究节点疗效均无差异,且研究期间两组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证明吡仑帕奈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创新点及价值:本文为首例比较吡仑帕奈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新发局灶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研究,为临床上使用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儿提供合理的给药依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phar.2023.1189058
(供稿:小儿神经一内科研究生易珈沁,导师孙丹)
四、妇儿健康研究所团队揭示中药虎杖改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重要机制
妇女儿童健康研究所团队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中科院二区TOP,IF=5.4)上发表题为《PolygonumcuspidatumSieb. et Zucc. Extracts improve 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by inhibiting NF-κB-mediated inflammation and pyroptosis》的论著,主要研究中药虎杖在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中药药理学。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 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是住院患者和危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增加了患慢性伴随性疾病的风险,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 et Zucc.)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抗增殖作用的中药,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SA-AKI的候选药物。本研究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来确定对SA-AKI有效的虎杖的活性成分以及所涉及的潜在靶点和通路。随后,使用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实验,以研究虎杖提取物对SA-AKI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抗SA-AKI可能的机制。此外,还通过LPS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实验,以观察虎杖的活性成分对SA-AKI的影响。
创新点:本研究发现,虎杖提取物能够有效阻断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并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SA-AKI。其机制涉及NF-κB通路和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
价值:本研究发现了中药虎杖在治疗SA-AKI中的中药药理学的重要性,并为SA-AKI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SA-AKI的新治疗方法。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p.2023.117101
(供稿:妇儿健康研究所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