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头上有个红包,不疼但是越来越大,怎么治疗?”
“医生,我娃头后面有片红斑,要不要治?”
“医生,我娃胸前有个青包,该怎么治?”
在生活中,有很多宝妈宝爸发现孩子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红色或青色包块,该怎么认识它们呢?
这种缓慢出现的无痛的红色或青紫色包块,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疾病——血管瘤。血管瘤是一个疾病的统称,现代医学分类为:血管畸形和真性血管瘤二大类。如果有明显生长,高出皮肤,红色深浅不一的可能是真性血管瘤;如果无生长,不高出皮肤的红色斑块,可能是鲜红斑痣,是一种毛细血管或微小血管畸形。血管瘤的发病率,据统计约占出生儿童的3-10%,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出生后1 周左右出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在患儿1 岁以内血管瘤处于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进入消退期。据文献报道,1岁时血管瘤的消退率约为10%,5岁时约为50%,7岁时可达70%。血管畸形出生时大部分可以被发现,少数在幼年或青少年时被发现,头、颈、颌面为好发部位;四肢、躯干次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不会自行退化,男女发病率相当,具体表现为红斑或肿物逐渐缓慢生长或维持原样。
包块如果短期内迅速扩大或疑似血管瘤的患者应该及时去看专业医生。由专业医生明确诊断。
既然血管瘤大部分可以消褪,是不是不用治疗呢?并非如此,血管瘤合并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应该及时就诊;颜面部、会阴部、四肢末梢等特殊部位血管瘤伴有生长增大者,均应及早就医。当血管畸形出现变化时也应该及早就医,如青紫色包块增大、疼痛、异常的血管搏动,逐渐加重的充血红斑,局部有出血等。一般生长的血管瘤可在2-3个月时就诊,严重的可以从新生儿期开始,血管畸形可在3-6月就诊,具体方法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因人而异。
血管瘤治疗方法分为二大类: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为首选:服药(普萘洛尔或心得安,强的松),注射硬化剂,激光等一线治疗,药物外擦,射频,电针等辅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不能进行非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或者伴有溃疡,出血需要及时切除的病例。治疗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是血管内硬化治疗,还有其他的非手术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治疗包括血管内硬化治疗,激光治疗,铜针留置术,电化学及患肢压迫治疗等,手术切除治疗包括单纯手术切除,硬化后手术切除等。可根据畸形的范围、界限、部位单独或联合使用。动静脉畸形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栓塞、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和联合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日趋成熟,各个方法又有具体的适应症,家长及医生在选择方法时应根据病情,由简单治疗开始,采用多种方法分阶段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