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手机扫一扫

English 导医版 专业版
首页  > 专科导航 > 神经外科
颅缝早闭的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1-12-02

1.概念

    颅缝早闭又称为颅缝骨化症或狭颅症.因其颅骨不能随生长发育而长大可导致颅骨变形和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出现某条颅缝或多条颅缝的早闭.并伴发或继发慢性颅内压增高、头颅外形异常、眼眶或颞部发育异常,严重者可有视乳头水肿、眼球突出等征象。[1]

2.术前护理

 1. 此项手术复杂,加上患儿接受手术时年龄较小,风险较大。而手术的着重点在于改善功能,美容兼顾,术后颅型可能与家长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家长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并将同类疾病术后康复患儿照片给他们看,帮助他们打消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创伤大,存在失血、感染、休克等较大风险。而患儿年龄较小,营养发育状况差,对此手术耐受性差。因此,术前给予患儿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各营养素全面的营养餐。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术后组织修复能力

 3. 帮助患儿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了解各项指标及病情。协助患儿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如头部皮肤的清洁,全麻术前的禁食、禁水及术前备血等。

3.术后护理

 1. 术后第一日均在ICU持续心电监护,保持患儿镇静,根据术中情况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有无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术后24 h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脑部静脉血液回流。待病情稳定,术后第2天回病房持续心电监护72h,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氧、血压、体温及尿量的变化

 2. 防止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继发性颅内出血,术中头部皮下放置引流管持续低负压引流,术后每小时观察皮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如持续引流出鲜红色液体或引流液变浅后又呈鲜红色,因警惕活动性出血的存在,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和输新鲜血,并复查头颅CT,排除术后再出血的可能;如术后2~3 d引流出大量澄清的淡黄色液体,或出现手术切口膨出、敷料持续渗液或头皮下积液等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遵医嘱加压包扎、抬高床头30°等处理。

 3、防止骨瓣松动或移位;额颞部骨瓣、枕后骨瓣仍处于游离浮动状态,创面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保持重建后颅腔的稳定性,因此为防止后枕隆突处皮肤发生压疮,每2 h翻身1次,先将头偏向一侧,再搬动患儿的肩及臀部,翻身时动作轻柔,防止骨瓣松动或移位;严禁术后进行头颈部穿刺置管输液避免意外发生。

 4.预防颅内感染  颅骨重建后,额眶前移增大颅腔容积,前颅窝形成腔隙,会产生大量的渗出物,容易造成感染。观察伤口敷料颜色及性质,遵医嘱正确及时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和体温变化。

 5.防止眼部感染术后24-72h因弹力绷带压迫,眼睑肿胀明显,日间给予氯霉素眼药水滴眼,2~3次/d,注意不要揉眼,保持眼部清洁,夜间睡前使用红霉素眼膏保护患儿角膜,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4.饮食指导

患儿麻醉清醒后4~6小时即可先试进少量的温开水,观察半小时,如患儿无恶心。呕吐,则可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则可喂养牛奶、配方牛奶、面汤、果汁等。

5.出院宣教

1.术后需康复训练和认知干预,并应用改善脑代谢药物6月以上,以促进大脑发育,使矫形后的颅腔外形接近正常。

2.避免剧烈运动与碰撞头部,1月内勿洗头;

3.定期到神经外科门诊随访,术后2月每月复查1次,以后隔3月、6月各1次,1年后每年复查1次,共随访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