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凌晨2:30官方突然宣布武汉封城,本该车水马龙的武汉街道寂静而空荡。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把新年喜庆的气氛全部打乱,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严峻,在病人量较少的情况下,核医学科响应医院号召,从1月31日起,除每日安排一名同志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其他人员根据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随时待令,服从调配,参加医院各项抗疫应急保障工作。
王芳主任强调: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在医院最需要的时候,在患儿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发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在防疫期间大家要积极响应号召加入这场战斗,为赢得抗击疫情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月30日,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的指令,我院作为市新冠肺炎儿童唯一的定点救治医院。随着确诊及疑似患儿人数的不断攀升,院领导紧急发布动员令,新增确诊病区。由梅红主任、王宝香主任和张勇护士长带队,改造后收治新冠患儿的消化一病区2月21日正式开科。
开科前三天38张病床全部收满,无陪患儿急剧增多。为了保障患儿安全及更好的生活护理,2.24我接到抗疫命令,调往消化一病区支援。
核医学科是医技科室,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同样渴望投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得知要重返战场,心中既忐忑又激动。
当我把护理部的调配向王芳主任报告时,王芳主任耐心地询问家庭、生活情况,她说:“每一位坚守一线的白衣战士,背后都有一些默默付出、等待你们归来的家人。你们一定一定要做好防护,保重身体。你们舍小家顾大家,逆行而上,捍卫患儿的生命安全。是亲人们默默奉献,鼓励支持着大家在一线英勇奋战。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为你们守护好小家,消除后顾之忧,等待你们凯旋。”支援前日又再次嘱咐我做好防护,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态,家里的老人小孩有什么需要和困难随时告诉她,她来解决!带着领导、同事的鼓励和关怀,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承受者,也都是奉献者。我知道我身后是科室领导、同事、我的家人,他们永远是我强大的后盾!
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走进隔离病区,看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庞。那一刻,本能的反应就是义不容辞的扛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尽的责任。
在隔离病区,因为患儿大多数是家族性感染,不少患儿的父母、家人均被感染,也需要隔离或者住院治疗,一些孩子只能独自住院。我们这个病区,有15个没有家长陪护的小朋友,年龄从6岁到14岁,大多数都是在学龄期。
陪护班的主要工作是看护无陪患儿,在这里,我们即是护士,也是“妈妈”,6-14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对是非、好否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也有了自尊心。穿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隔着满是雾气的防护镜,每天除了完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对自理能力差的小朋友给予生活照顾。除了关注身体的健康,还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项工作看似简单,要把它做好,却并不容易。
菲菲是无陪患儿里面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刚来的时候手机不离手,嘟着小嘴,一脸的不高兴。家里送过来的零食堆得柜子里面满满的。爸爸妈妈从早到晚轮番给我们护士站打电话。她看着穿得像大白一样的我们很抵触,和我们说话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爱理不理,到了饭点就从柜子里面找零食吃,如果有人上前制止,眼泪立马吧哒吧哒往下掉。妈妈如果说了不中听的,就会把手机关机。看在眼里我们既着急又担心。后来的几天,我们每天早晨协助她一起穿衣服,帮她梳好小辫子。吃完早餐带到护士站陪她一起画画教她认字。晚上帮助她洗漱、整理,看着她睡觉。和她妈妈通过电话了解生活习惯,加强沟通,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住院期间,陪她过了喜庆热闹的六岁生日,慢慢地她和我们熟悉起来,没有了小脾气,吃饭也棒棒的,笑起来的样子美极了。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可这个寒冬却因为一点一滴爱的汇聚变得格外温暖,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防控攻坚站。
加油,武汉!
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