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大查房】武汉儿童医院内科大查房第十九期
2021年11月3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持举办的内科大查房第二十九期圆满举行。本次内科大查房的主题是“立志坚,终济事:急性肠胃炎背后的汹涌暗流”,本次会议由血液肿瘤科主持、陈智主治医师主讲,特邀消化内科梅红主任和消化内镜室赵玉霞主任精彩讲座,内容精彩纷呈!此外邀请院内各科专家、进修医师和住培医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血液科的患儿都是很危重的,每一个来我们科转科的医生都十分辛苦,一个小小的感冒,拉肚子也许对血液病患儿来说就是致命打击!”血液科熊昊主任为这次的内科大查房拉开了帷幕,“腹泻是儿科常见症状,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儿而言,腹泻不仅仅是拉肚子那么简单,其背后的暗流值得一探究竟。”
首先由陈洁医师汇报病例,她的演讲题目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与腹部静脉血栓”,这是一个确诊重型再障进行移植的患儿,移植过程十分顺利,但是在出仓后,出现了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腹泻。
“请问,常见的儿童腹泻有哪些原因呢?”陈洁医师进行了一个小互动。在血液科及消化科均有轮转经历的陈晨医生举手发言:“儿童腹泻的原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感染比如吃坏肚子后细菌,病毒感染,也有一些慢病毒如巨细胞病毒感染。非感染因素有小婴儿的牛奶蛋白过敏,炎症性肠病等等,还有一些移植后的患儿,出行肠道排斥也会有腹泻。”不愧是有血液科轮转经验的医生,一下子点出我们这次病例分享的主题——移植后肠道排斥反应。
这个患儿出现了一系列的移植后并发症,肠道排斥反应,血栓形成,感染,几经波折。陈洁医师分享病例的同时,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是什么?”“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异常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科专科张琳对此问题进行了准确解答。
这个患儿经过了强有力抗感染,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输血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大便情况好转,顺利出院!
患儿及患儿家属的坚持,陈洁医师及其同事三个多月的细心照料,让这个奇迹成为现实。同时为了感谢陈洁医师为我们分享这么精彩的病例,熊昊主任给她颁发了一个奖杯
陈智医师以“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常见并发症”开始了今天的理论教学。
托马斯发现并首次完成的骨髓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这项技术应用于白血病,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及难治性免疫性及内分泌疾病,成为这些患者有效乃至唯一根治方法,但同时移植后并发症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这时选择移植与否及并发症的管理尤为重要,陈智医师就此展开了论述。
肠道排斥反应是移植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有些移植后患儿出现了肠衰竭。我们荣幸邀请到了消化内科梅红主任为我们带来“儿童急性肠衰竭”的授课。
急性肠衰竭目前并没有录入诊断库,梅红主任运用多年行医经验及查阅多篇文献后,从儿童急性肠衰竭的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为我们展开叙述了急性肠衰竭疾病的特点。
梅主任利用先进的医学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分享了一例病例,该患儿因患有先天性短肠综合症,经过反反复复治疗,期间经历了急性肠衰竭,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现患儿仍健康存活。
梅红主任在讲述自己的病历的同时,对血液科急性肠排病人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例如大便量与患儿体重的关系尤为重要,需要体现在病程中。梅主任对患儿胃肠病变的深度理解以及慷慨分享,让现场的大家收获颇丰!
内镜室赵玉霞主任为我们分享了“移植后肠道病变内镜检查特点”
都说病理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作为一个内镜医生,对于肠道疾病的诊断被给寄予重任,内镜不仅能清楚的看到肠内状况,并且能取到活检。但遗憾的是,急性肠排患儿肠见表现并没有特异。
内镜室赵主任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向我们讲解了移植后急性肠排患儿肠镜下表现
赵主任的精彩演讲,让在场学习的医生赞叹不绝,并且加深了对肠镜运用的认识。
最后,熊昊主任进行了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东西对人是最重要的,信,望,爱,医院则是对这三个字诠释最好的地方,面对每一个移植的患儿,医生、家属的坚定,让他们更有力量活下去,这不是一个科一个医生的努力,而是一个医院一个地区医生的努力!欢迎大家来血液科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