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的烦恼:
成天乱蹦乱跳,没有一刻静下来
学习困难、重复犯错
坐不住要去接话插话
上课不听讲、小动作多、玩手、撕纸,手里拿个小东西摆弄不停……
这样的画面,在你家出现过吗?
这是“多动症”吗?
“多动症”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相反,这个词的普及率非常高,高到它在大众眼里成了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种病症,于是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它的破坏性与危害,也让无数家长掉以轻心,耽误了很多需要治疗的孩子。
现实中,“多动症“的很多表现,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单纯的调皮,觉得长大懂事自然就好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期。
今天,小编就和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生一起,给大家详细科普一下多动症。
多动症,学名叫“注 意 缺 陷 多 动 障 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ADHD。
同时,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4-9倍,家里有男孩的家长需要多注意!
在我国约有2000万的儿童深受困扰,换句话来讲,平均50个儿童的班级中存在1-2个多动症。然而目前能接受正规治疗的ADHD孩子不足10%。
孩子是“活泼好动”还是“多动症”呢? 多动≠多动症 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的问题,可以对照下面的症状看看。 “多动”症主要有两大症状: 一是多动与冲动,二是注意力不集中。 1、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2、常在需要安坐的场合难以控制(例如,在教室、办公室或其它工作环境或需要坚守的环境经常擅离职守)。 3、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注,青年或成人可限于不安感)。 4、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5、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6、经常说话过多。 7、经常他人问题还未说完,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插话)。 8、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 9、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谈话、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对于青年和成人包括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 10、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如,忽视或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 11、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经常维持注意困难(如,在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 12、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13、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14、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15、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或成人来说: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 16、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 17、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 18、经常忘记日常活动(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 多动症可分为几个种类,有些偏向多动与冲动,而有些则偏向注意力不集中。不管哪一大类症状偏多,只要发现孩子在这18条表现中符合5~6条以上,则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比较高了,那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这些特征必须是在12岁前出现,而且需持续最少6个月以上。这些特征也必须在两个不同环境里出现,如在学校和家里等。如果只有在一个环境里才出现,便很有可能只是孩子不喜欢那个环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此外,这些特征会影响孩子在家或在学校的表现与社交。 如果您的孩子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高风险人群,请及时带孩子到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我们将给予孩子全面、科学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案! 家长朋友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是孩子的“叛逆”或“懒惰”,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痛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是父母的“愚蠢”,是阻隔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的障碍,让我们共同关爱孩子,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知,助力培养当代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