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损之一。听力障碍的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受损,会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交流及学习障碍,给家庭与社会带来负担。国内外研究表明,新生儿双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3‰。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着重要作用。
宝宝的第一次听力筛查一般由分娩医院在宝宝出生后2-3日完成。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两种常用方法,一个是耳声发射法(OAE),是由耳蜗螺旋器中毛细胞的主动运动所产生,并由内耳向中耳、外耳道逆行传播,在一定意义上反应耳蜗的功能状态。另一个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短声刺激经外耳和中耳传导后引发神经同步放电,诱发出的V波经仪器自动判读结果。AABR反应外耳、中耳、鼓膜、听神经直至脑干的功能状态。这两个筛查均是无痛的,应选择在宝宝睡觉或者静卧时完成。
有家长会担心:“我们要是第一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怎么办呢?是不是宝宝的听力有问题?”首先,当环境噪音过大或者宝宝不够安静时,听力筛查结果会受影响。另外,当新生儿耳朵内有羊水或胎脂尚未被吸收时,也会导致听力筛查未通过。因此,针对首次筛查未通过的宝宝,建议在出生42天时进行听力复筛。如果复筛未通过,则需要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进行更详细的医学检查。
家长们需要注意,如果宝宝的初次听力筛查通过了,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以后就一定能听见,没有听力损失了?答案是否定的。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仍有迟发性听力障碍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发布了《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可定期进行耳和听力保健,以尽早发现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