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下午,在院领导及科研办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小儿肿瘤科、核医学科有幸接待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吉刚教授,并做“儿童肿瘤(实体)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与科研转化”专题讲座,讲座吸引了来自我院外科、内科、放射影像科及超声科等多个科室多位主任、医生及研究生等的到场聆听。
讲座由核医学科王芳主任主持,王主任首先对杨教授的再次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杨教授的精彩讲座会对在场的各位同仁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首先科研办肖晗主任作开场发言,肖晗主任表示十分荣幸可以邀请到杨教授前往我院分享经验,希望此后能够与杨教授多多开展学术交流。
接下来杨吉刚教授开始授课,杨教授是年轻核医学专家代表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偏儿科核医学,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7项。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等。本次讲座旨在向大家介绍儿童肿瘤(实体)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与科研转化,杨教授以神经母细胞瘤为切入点,首先带大家认识罕见病神经母细胞瘤,包括它的分期、治疗与预后,深入挖掘临床信息,找到科研选题的切入点。接着引入核医学是什么,介绍它的诊断、治疗及目前发展的设备,讲述了核医学影像同与不同,并以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核医学常规检查影像图像,然后展开介绍了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方法,包括123/131I-MIBG SPECT/CT、124I-MIBG PET/CT、18F-MFBG PET/CT、18F-FDG PET/CT、68Ga-DOTATATE PET/CT、18F-DOTA PET/CT,讲述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并对比了优缺点。最后,杨教授分享了其科室在服务—人文关怀上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并分享了其科室未来一年关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的规划。
授课结束,多个科室主任踊跃提问,其中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科研选题的切入点,杨教授解答这一问题仍是以神经母细胞瘤为例,挖掘患者的临床信息,一步一步建立逻辑,搭建清晰的摘要框架,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
讲座结束,大家意犹未尽,与杨吉刚教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留念。
最后,杨教授莅临我科并进行专业指导,杨教授翻阅了我科病例种类,询问不同病种年统计量,结合核医学科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意见及科研挖掘方向,并对我院核医学科表达了美好的祝愿。